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7:37:22  浏览:80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王胜俊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3年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各有关单位:
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制、修订的《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草案,业经我署批准为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CY/T1--1999 书刊印刷产品分类
CY/T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
CY/T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CY/T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以上标准自1999年9月1日起实施,希遵照执行。
标准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标准的订购和标准的宣贯培训,请与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
电话:(010)68164685,(010)68219966--218
联系人:魏欣、马智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1--1999代替CY1--91

前 言
CY1--91《书刊印刷产品分类》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某些印刷品的特殊要求,出现了使用二种以上印刷方式(如,平版印刷与凹版印刷)进行产品生产的情况,并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此次修订中,将这种印刷产品单立一类,即“综合印刷产品”。
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模拟式印刷的数字式印刷。为此,修订时增加了“3.2按转换模式分”类,在这一类目下列出了“模拟印刷产品”和“数字印刷产品”。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1--9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志刚、廉 洁。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产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9851的定义。
3.1 按印版特征分
a) 凸版印刷产品;
b) 平版印刷产品;
c) 凹版印刷产品;
d) 孔版印刷产品;
e) 综合印刷产品;
f) 其他印刷产品。
3.2 按转换模式分
a) 模拟印刷产品;
b) 数字印刷产品。
3.3 按印后加工形式分
a) 精装产品;
b) 平装产品;
c) 骑马订装产品;
d) 古线装产品;
e) 其他印后加工产品。
3.4 按最终产品分
a) 图书;
b) 期刊;
c) 报纸;
d) 其它。
3.5 按出版和印刷要求分
a) 精细产品;
b) 一般产品。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1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A1.1 科学性
选择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A1.2 系统性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一定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A1.3 可扩延性
在增加新的分类对象时,不会打乱原来建立的分类体系,可以延拓和细化。
A1.4 兼容性
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A2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A2.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该法将初始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位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目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A2.2 面分类法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视为若干个“面”,每面又可分为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将这些类目加以组合,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书刊印刷产品可采用面分类法,按印版特性、转换模式、印后加工形式和使用价值等面进行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1999代替CY2--91

前 言
CY2--91《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本次修订以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为指导,对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进行了修改,并以该标准对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作为印刷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②原标准名称为《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考虑到标准的覆盖面,本次修订将“书刊”二字去掉,又考虑到与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的标准名称相对应,故将“分级方法”改为“分等导则”,这样,本标准的名称为《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2--91。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 洁、魏志刚。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引 言
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宏观评价质量的指标体系,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该指标体系的主导指标,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使印刷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原则,印刷行业应按本导则的规定,制定本行业的产品质量分等方法,并确定分等产品目录。
本导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印刷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3 内容
3.1 产品设计评价
产品设计评价包括:
a)装帧设计;
b)原稿质量;
c)产品总体要求。
3.2 原辅材料评价
原辅材料评价包括:
a)印刷用原辅材料质量;
b)印后加工用原辅材料质量。
3.3 加工工艺评价
加工工艺评价包括:
a)各工序加工工艺;
b)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c)成品的质量。
3.4 产品外观的综合评价。
3.5 牢固程度和是否便于使用。
4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采用GB/T12707的产品质量分等原则。
印刷产品质量水平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4.1 优等品
优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
4.2 一等品
一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实物质量水平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4.3 合格品
按我国一般水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5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5.1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印刷产品的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5.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由行业归口部门统一负责,并按国家统计部门的要求,按期上报统计结果。
5.2.1 优等品和一等品等级的确认,须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行业专职检验机构或受国家、行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检验证明;合格品由企业检验判定。
5.2.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中标准水平的确认,须有部级或部级以上标准化机构出具的证明。
5.2.3 经国家、行业检验机构证明印刷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确已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才可列入等级品率的统计范围。
5.3 为使印刷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企业应具有生产相应等级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6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的划分原则
6.1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划分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三个等级。
6.1.1 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现行标准水平。
6.1.2 国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一般的现行标准水平。
6.1.3 国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水平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和国际一般两个等级标准水平,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达到仍在使用的现行标准水平。
6.2 标准综合水平是指对标准中规定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项要求的综合评价。
对比标准的水平,也是指综合水平,不应将各国标准的高指标拼凑在一个标准中。
6.3 标准水平的对比对象为现行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无对比对象的标准水平的确认,采取与国际、国外类似标准对比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我国资源优势的标准,如其最低一级产品技术要求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不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也可与收集到的国外实物进行对比。
6.4 与印刷产品质量相关的指标中任一项关键指标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或国际一般标准水平的,则不能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或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808批准、19990901实施、CY/T3--1999代替CY3--91

前 言
由于1991年版的《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技术内容与当前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相关国际标准是一致的,因此,本版只是根据GB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 3--9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瑞玲、刘浩学。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观察颜色样品的照明和观察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对彩色原稿(透射稿和反射稿)及其复制品观察评定的环境条件,也适用于与印刷相关的行业对颜色观察和评定的环境条件。
2 引用标准
GB/T 5702--1985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3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3.1 CIE标准照明体D50
CIE标准照明体D50代表相关色温为5003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2091,v=0.3254,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2 CIE标准照明体D65
CIE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其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3 标准光源
光源的指标应是照明装置的整体指标,包括光源的反光、散射装置的作用,或者是在观察面上测量的数值。
观察颜色样品所用的人工光源应为3.1和3.2中所述两种照明体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相当于20mireds。色品偏差值△C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3.4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应不小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 (检验色样9~15)应不小于80。关于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见GB/T 5702。
4 照明条件
4.1 透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观察透射样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1中CIE标准照明体D50,所用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应均匀漫射照明观察面,使观察面的亮度为(1000±250)cd/平方米。在观察面上不应看到光源的轮廓或有亮度突变,亮度的均匀度应不小于80%。
4.2 反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2中CIE标准照明体D65,所用人工光源为D65的模拟体。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为500lx~1500lx,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观察面不应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不小于80%。
4.3 照明均匀性的测量
根据观察面的面积,把观察面等分成9块或更多等分的数量。在垂直于每块面积的中心进行测量,平均亮度或照度为各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亮度或照度的均匀度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为保证观察透射样品的光源装置所发出的光是均匀散射光,在与观察表面法线成0°~45°角之间任意角度的亮度测量值与垂直方向测量值之比不能低于85%。
测量用亮度计或照度计的光谱灵敏度应符合CIE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5 观察条件
5.1 观察者
进行色评价工作的观察者必须是非色盲和非色弱的正常色觉观察者。
5.2 透射样品与复制品比较时的观察条件
透射样品应由来自背后的均匀漫射光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总和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5.3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而不与复制品比较的观察条件同5.1,只是被照明边界要用透射密度为(1.0±0.1)D的透射漫射材料遮盖,遮盖材料颜色与中性灰的偏差△C应符合3.3中的规定。
5.4 反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观察反射样品时,光源与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度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的光源照明,垂直样品表面观察,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如图2所示。但此时观察面照度的均匀度应符合4.2中的规定。
图1(图略) 图2(图略)
当观察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观察角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找出最佳的观察角度。
5.5 环境色和背景色
观察面周围的环境色应当是孟塞尔明度值6~8的中性灰(N6/~N8/),其彩度值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孟塞尔彩度值的0.3。若观察面周围的墙壁和地面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挡板将样品围起来,或者使用环境反射光,在观察面上产生的照度小于100lx。
观察反射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7/,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色品坐标和色差的计算方法
A1 uv坐标的计算
已知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或CIE 1931色坐标x、y,则
4X 6Y
u=----------------,v=----------------
X+15Y+3Z X+15Y+3Z

4x 6y
u=------------------,v=------------------
--2x+12y+3 --2x+12y+3
A2 光源与标准照明体色品偏差的计算
设光源的色品坐标为uk、vk,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us、vs,则色品偏差△C为
1
--
2 2 2
△C=〔(uk--us) +(vk--vs) 〕
在CIE 1931色度图上,△C对应于一个椭圆。观察透射样品用的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457,y=0.3586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590,y1=0.3796
x2=0.3369,y2=0.3641
x3=0.3324,y3=0.3376
x4=0.3545,y4=0.3531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1),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4.815x --14.4407xy+7.9309y --5.0617x--0.7041y+1<0
观察反射样品用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127,y=0.3291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245,y1=0.3481
x2=0.3041,y2=0.3344
x3=0.3001,y3=0.3101
x4=0.3213,y4=0.3238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2),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6.0424x --14.6904xy+8.7109y --5.1971x--1.1464y+1<0
图A1(图略) 图A2(图略)

附录B (提示的附录)标准照明体D50、D65,300nm~830nm,按5nm间隔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300 | 0.02 | 0.03 | 440 | 74.82 |104.86 |
|----------|--------------|--------------|----------|--------------|--------------|
| 305 | 1.03 | 1.66 | 445 | 81.04 |110.94 |
|----------|--------------|--------------|----------|--------------|--------------|
| 310 | 2.05 | 3.29 | 450 | 87.25 |117.01 |
|----------|--------------|--------------|----------|--------------|--------------|
| 315 | 4.91 | 11.77 | 455 | 88.93 |117.41 |
|----------|--------------|--------------|----------|--------------|--------------|
| 320 | 7.78 | 20.24 | 460 | 90.61 |117.81 |
|----------|--------------|--------------|----------|--------------|--------------|
| 325 | 11.26 | 28.64 | 465 | 90.99 |116.34 |
|----------|--------------|--------------|----------|--------------|--------------|
| 330 | 14.75 | 37.05 | 470 | 91.37 |114.86 |
|----------|--------------|--------------|----------|--------------|--------------|
| 335 | 16.35 | 38.50 | 475 | 93.24 |115.39 |
|----------|--------------|--------------|----------|--------------|--------------|
| 340 | 17.95 | 39.95 | 480 | 95.11 |115.92 |
|----------|--------------|--------------|----------|--------------|--------------|
| 345 | 19.48 | 42.43 | 485 | 93.54 |112.37 |
|----------|--------------|--------------|----------|--------------|--------------|
| 350 | 21.01 | 44.91 | 490 | 91.96 |108.81 |
|----------|--------------|--------------|----------|--------------|--------------|
| 355 | 22.48 | 45.78 | 495 | 93.84 |109.08 |
|----------|--------------|--------------|----------|--------------|--------------|
| 360 | 23.94 | 46.64 | 500 | 95.72 |109.35 |
|----------|--------------|--------------|----------|--------------|--------------|
| 365 | 25.45 | 49.36 | 505 | 96.17 |108.58 |
|----------|--------------|--------------|----------|--------------|--------------|
| 370 | 26.96 | 52.09 | 510 | 96.61 |107.80 |
|----------|--------------|--------------|----------|--------------|--------------|
| 375 | 25.72 | 51.03 | 515 | 96.87 |106.30 |
|----------|--------------|--------------|----------|--------------|--------------|
| 380 | 24.49 | 49.98 | 520 | 97.13 |104.79 |
|----------|--------------|--------------|----------|--------------|--------------|
| 385 | 27.18 | 52.31 | 525 | 99.61 |106.24 |
|----------|--------------|--------------|----------|--------------|--------------|
| 390 | 29.87 | 54.65 | 530 |102.10 |107.69 |
|----------|--------------|--------------|----------|--------------|--------------|
| 395 | 39.59 | 68.70 | 535 |101.43 |106.05 |
|----------|--------------|--------------|----------|--------------|--------------|
| 400 | 49.31 | 82.75 | 540 |100.75 |104.41 |
|----------|--------------|--------------|----------|--------------|--------------|
| 405 | 52.91 | 87.12 | 545 |101.54 |104.23 |
|----------|--------------|--------------|----------|--------------|--------------|
| 410 | 56.51 | 91.49 | 550 |102.32 |104.05 |
|----------|--------------|--------------|----------|--------------|--------------|
| 415 | 58.27 | 92.46 | 555 |101.16 |102.02 |
|----------|--------------|--------------|----------|--------------|--------------|
| 420 | 60.03 | 93.43 | 560 |100.00 |100.00 |
|----------|--------------|--------------|----------|--------------|--------------|
| 425 | 58.93 | 90.06 | 565 | 98.87 | 98.17 |
|----------|--------------|--------------|----------|--------------|--------------|
| 430 | 57.82 | 86.68 | 570 | 97.74 | 96.33 |
|----------|--------------|--------------|----------|--------------|--------------|
| 435 | 66.32 | 95.77 | 575 | 98.33 | 96.06 |
------------------------------------------------------------------------------------------
续附录B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580 | 98.92 | 95.79 | 715 | 84.87 | 67.98 |
|----------|--------------|--------------|----------|--------------|--------------|
| 585 | 96.21 | 92.24 | 720 | 76.85 | 61.60 |
|----------|--------------|--------------|----------|--------------|--------------|
| 590 | 93.50 | 88.69 | 725 | 81.68 | 65.74 |
|----------|--------------|--------------|----------|--------------|--------------|
| 595 | 95.59 | 89.35 | 730 | 86.51 | 69.89 |
|----------|--------------|--------------|----------|--------------|--------------|
| 600 | 97.69 | 90.01 | 735 | 89.55 | 72.49 |
|----------|--------------|--------------|----------|--------------|--------------|
| 605 | 98.48 | 89.80 | 740 | 92.58 | 75.09 |
|----------|--------------|--------------|----------|--------------|--------------|
| 610 | 99.27 | 89.60 | 745 | 85.40 | 69.34 |
|----------|--------------|--------------|----------|--------------|--------------|
| 615 | 99.16 | 88.65 | 750 | 78.23 | 63.59 |
|----------|--------------|--------------|----------|--------------|--------------|
| 620 | 99.04 | 87.70 | 755 | 67.96 | 55.01 |
|----------|--------------|--------------|----------|--------------|--------------|
| 625 | 97.38 | 85.49 | 760 | 57.69 | 46.42 |
|----------|--------------|--------------|----------|--------------|--------------|
| 630 | 95.72 | 83.29 | 765 | 70.31 | 56.61 |
|----------|--------------|--------------|----------|--------------|--------------|
| 635 | 97.29 | 83.49 | 770 | 82.95 | 66.81 |
|----------|--------------|--------------|----------|--------------|--------------|
| 640 | 98.86 | 83.70 | 775 | 80.60 | 65.09 |
|----------|--------------|--------------|----------|--------------|--------------|
| 645 | 97.26 | 81.86 | 780 | 78.27 | 63.38 |
|----------|--------------|--------------|----------|--------------|--------------|
| 650 | 95.67 | 80.03 | 785 | 78.91 | 63.84 |
|----------|--------------|--------------|----------|--------------|--------------|
| 655 | 96.93 | 80.12 | 790 | 79.55 | 64.30 |
|----------|--------------|--------------|----------|--------------|--------------|
| 660 | 98.19 | 80.21 | 795 | 76.48 | 61.88 |
|----------|--------------|--------------|----------|--------------|--------------|
| 665 |100.60 | 81.25 | 800 | 73.40 | 59.45 |
|----------|--------------|--------------|----------|--------------|--------------|
| 670 |103.00 | 82.28 | 805 | 68.66 | 55.71 |
|----------|--------------|--------------|----------|--------------|--------------|
| 675 |101.07 | 80.28 | 810 | 63.92 | 51.96 |
|----------|--------------|--------------|----------|--------------|--------------|
| 680 | 99.13 | 78.28 | 815 | 67.35 | 54.70 |
|----------|--------------|--------------|----------|--------------|--------------|
| 685 | 93.26 | 74.00 | 820 | 70.78 | 57.44 |
|----------|--------------|--------------|----------|--------------|--------------|
| 690 | 87.38 | 69.72 | 825 | 72.61 | 58.88 |
|----------|--------------|--------------|----------|--------------|--------------|
| 695 | 89.49 | 70.67 | 830 | 74.44 | 60.31 |
|----------|--------------|--------------|----------|--------------|--------------|
| 700 | 91.60 | 71.61 | | | |
|----------|--------------|--------------|----------|--------------|--------------|
| 705 | 92.25 | 72.98 | | | |
|----------|--------------|--------------|----------|--------------|--------------|
| 710 | 92.89 | 74.35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 5--1999 代替CY/T 5--9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CY/T 5--91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依照既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又要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对前版标准的“质量要求”、“实地密度”、“套印误差”、“网点增大值”和“相对反差值”等项数据作了适当的修改。其中,主要是调整了套印误差和实地密度的范围。
本标准与正在实施的CY系列书刊印刷行业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本标准前版发布后陆续制定的一批CY行业标准中,多项内容和技术指标数据都引自本标准前版,因此,在实施这类CY标准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T 5--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洁、徐世垣、郭雄。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 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
|------------|----------------------|----------------------|
| 黄(Y) | 0.85~1.10 | 0.80~1.05 |
|------------|----------------------|----------------------|
| 品红(M)| 1.25~1.50 | 1.15~1.40 |
|------------|----------------------|----------------------|
| 青(C) | 1.30~1.55 | 1.25~1.50 |
|------------|----------------------|----------------------|
| 黑(BK)| 1.40~1.70 | 1.20~1.50 |
----------------------------------------------------------------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的K值 | 一般印刷品的K值 |
|----------------|----------------------|----------------------|
| 黄 | 0.25~0.35 | 0.20~0.30 |
|----------------|----------------------|----------------------|
| 品红、青、黑 | 0.35~0.45 | 0.30~0.40 |
--------------------------------------------------------------------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 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15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0 )%。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反射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提示的附录)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录C (提示的附录)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
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是控制图像阶调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Ds--Dt
K=----------
Ds
其中,Ds为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t为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附录D (提示的附录)测控条
测控条是用已知特定面积的几何图形作参照物来测控产品质量的,是供目测、测量、计算、专家鉴定使用的检验产品质量的工具。
D1 测控原理
D1.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D1.2 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D1.3 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D1.6 能够提供测试单元图形。
D2 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7--1999

前 言
CY/T 7.2~7.9--91《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系列标准是按照《印刷工业标准体系表》的要求编写的。1991年7月发布,1991年10月1日实施。几年来,由于印刷技术、设备、原辅材料和检验手段的变化,上述标准的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此外,为方便使用,对上述标准的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修订:将CY/T7.3--91《精装书芯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4--91《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5--91《锁线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6--91《精装书壳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7--91《覆膜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8--91《烫箔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9--91《裁切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合并,吸收CY/T13--95《胶印印书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16--95《精装书刊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0--1995《精装画册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1--1995《经典著作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修订成为《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其它标准与本标准的内容不一致时,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淮珠、魏瑞玲、孔 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装书的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其它精装印刷产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山西省劳动保护暂行条例(废止)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1988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88年11月30日公布 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章 劳动保护监察
第四章 工程建设和劳动场所
第五章 生产设备
第六章 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第七章 劳动保护用品
第八章 工作时间
第九章 女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
第十章 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十一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和有生产活动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和制止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
第四条 劳动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体制。各级劳动部门行使劳动保护监察权;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本行业的劳动保护行政管理;工会组织对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群众监督。

第二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所辖区域的劳动保护工作,组织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实施。劳动保护工作及专项投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 各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系统、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负责制定和管理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的劳动保护规划,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和实施劳动保护年度计划,不断
改善劳动条件;指导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和防止尘毒危害;组织和参加事故调查。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由厂长(经理)全面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单位的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积极改善劳动条件,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指标应当列入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按国
家有关规定提取,专款专用。
凡达不到主管部门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升级和评为先进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

企业事业单位的临时用工合同,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鉴证。严禁企业事业单位以任何形式和借口同从业人员签订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劳动合同。
第八条 工会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监督行政领导实施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抵制、申诉和控告。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定期讨论劳动保护工作,审查劳动保护方案,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措施有权否决。
第九条 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无视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人员,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

第三章 劳动保护监察
第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必须建立劳动保护监察机构。下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在业务上受上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指导。

劳动保护监察工作所需专项经费,应列入同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十一条 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职责是:
一、宣传和监督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对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工程技术计划的实施和专项经费的使用;
三、参与劳动安全技术规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四、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和装置的生产、经营及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六、推动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参加劳动保护科研成果鉴定;
七、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和发证;
八、会同煤炭管理部门对煤矿矿长进行安全技术资格审查;
九、参加事故调查,负责伤亡事故统计和结案处理;
十、对事故隐患或尘毒危害严重的单位发出《监察通知书》;
十一、对劳动保护监察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发证。
第十二条 各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须配备劳动保护监察员。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兼职劳动保护监察员。
第十三条 劳动保护监察员应当从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熟悉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具有五年以上劳动保护实际经验的管理干部中选任。
劳动保护监察员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持有和佩带省劳动部门统一制定颁发的证书和标志。
第十四条 劳动保护监察员的职责是:
一、执行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指派的各项劳动保护监察任务;
二、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劳动保护安全监察;
三、发现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严重危及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隐患时,有权通知该单位采取紧急措施或停止作业;
四、向有关部门和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报告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第四章 工程建设和劳动场所
第十五条 一切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的有关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建立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两个以上单位在同一现场平行或交叉施工时,由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没有总包单位的,由发包单位组织承包单位制定安全措施并负责实施。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经同级劳动、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工会组织同意后,方准施工和投产。
第十七条 矿山勘探、设计、施工和生产,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国家有关矿山安全生产的规程和规定。矿山企业必须持有采矿许可证、矿井安全条件合格证、营业执照方准开采。
乡镇、城镇集体、个体和军办煤矿要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对独眼井、自然通风、明刀闸、明电明火放炮和照明、没有通讯设施和瓦斯监测手段等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一律不得发证和开采。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规程、标准,对有毒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检测。对没有达标的现有企业应有计划地进行治理、改造,限期达标。
第十九条 不准将有尘毒危害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转嫁给没有防尘、防毒设施的乡镇企业及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

第二十条 职工在进入料仓、洞室、井坑、管道、容器等通风不良的场所作业时,必须采取通风、排气、专人监护等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和放射性物品的试验、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及紧急避险措施。
第二十二条 大中型采矿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重点产煤县,应当建立救护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救护人员,配置救护设备,制定应急措施。

第五章 生产设备
第二十三条 机械、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修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规定和专业技术标准。各种机械设备容易对人体发生伤害的部位,必须安装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十四条 引进国外成套生产设备时,必须同时引进或由国内制造相应的劳动安全、劳动卫生防护设备、设施,并与引进设备同时安装和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条 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规程。
其他对人身安全危险较大的特种设备的制造,应当实行安全认证制度。
第二十六条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必须符合劳动安全、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
对不符合劳动安全、劳动卫生要求的旧设备,应当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改造或报废。凡已报废的设备一律不得转让、使用。

第二十七条 对各种生产设备和运输机械必须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制度,保证安全运行。

第六章 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劳动保护教育计划,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指挥生产。
第二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对新入厂的职工(含临时工、外包工)应进行厂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对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调换工种以及间断工作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安全培训,方可上岗。
对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档案。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限期解决。

第七章 劳动保护用品
第三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按国家规定为职工配备符合劳动保护、劳动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用具。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其防护性能,已经失效的不准使用。
职工必须严格按规定佩带、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第三十二条 劳动防护用品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生产和经销,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省劳动部门或报国家劳动部门审查批准。

第八章 工作时间
第三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时间,应按国家规定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可区别不同情况少于八小时。
第三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组织均衡生产,不得采用加班加点的办法完成正常生产任务。因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加点的,应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的时间和人数。

第九章 女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
第三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其身心健康。
第三十六条 严禁企业事业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生产劳动。对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人,不得安排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

第十章 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三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据实报告,不得拖延、隐瞒或假报。
第三十八条 伤亡事故发生后,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立即组织抢救。发生重大事故,主管部门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指挥抢救。
矿山井下发生爆炸、火灾、透水和有害气体中毒事故,须由矿山救护队进行抢救。
发生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负责保护现场。因抢救受伤人员或为防止事故蔓延扩大,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抢救人员应做好现场标志、记载,绘制现场图。事故现场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清理。
第三十九条 伤亡事故调查组按下列规定组织调查:
一、发生一次三人以上轻伤或一至二人重伤的事故,由企业事业单位组织调查,同级工会参加;
二、发生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由县级主管部门组织(大、中型企业由本企业组织)调查,县级劳动、检察、工会等有关部门参加;
三、发生一次死亡三至五人的事故,由地、市主管部门组织(大型企业由本企业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地、市劳动、检察、工会等有关部门参加;
四、发生一次死亡六人以上的事故,由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省劳动、检察、工会等有关部门参加。
各级事故调查组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事故调查组为查处事故所需经费,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
第四十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有关责任者,确定事故性质和经济损失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在伤亡事故发生三十日内将《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报送同级劳动部门。
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事故,由企业事业单位处理后,在十五日内报县级劳动部门备案;第二、三、四项所列事故的处理由劳动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劳动部门备案。

第十一章 奖励与惩罚
第四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成绩卓著的;
二、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免遭重大损失的;
三、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方面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
四、在安全技术、尘毒治理方面提出重要建议,效果显著的。
第四十二条 奖励可分为记功、晋级、嘉奖、授予荣誉称号等,亦可同时发给一次性奖金。
凡符合第四十一条第一、二项的,奖金可在奖励基金中开支;符合第三、四项的,按国务院《发明奖励条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对企业事业单位给以行政处罚:
一、违反第十六条规定,接到《监察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处以建设单位该项工程投资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一的罚款;设计单位负有责任的,同时对该设计单位处以相应的罚款;
二、违反第十七条规定,接到《监察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的罚款;
三、违反第十八条规定或生产场所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接到《监察通知书》后逾期不采取有效措施的,处以一百元至三千元的罚款;
四、违反第十九条规定,接到《监察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对转嫁单位处以一万元至二万元的罚款;
五、违反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规程,私自制造、安装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没收其非法收入,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严重危及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接到《监察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处以五百元至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以下规定,给予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处罚;对责任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不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一、造成一次重伤一至二人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对单位处以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对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者分别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或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
二、造成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至十万元的,对单位处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者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或处以三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三、造成一次死亡三至五人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至五十万元的,对单位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对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者分别给予降级、降职、撤职处分或处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罚款。
四、造成一次死亡六人以上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对单位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罚款;对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者分别给予撤职以上行政处分或处以一千元至三千元罚款。
五、对伤亡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伪造情节或阻碍、干扰劳动保护监察人员执行公务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或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
对前款各项所列事故中负有一般责任的人员,亦应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或处以罚款。
本条规定的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单处,也可实行并处。
第四十五条 对本条例第四十四条所列事故中构成犯罪的责任者,司法机关依法作出免予起诉或免予刑事处分的,须给予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被处罚单位除按时缴纳罚款外,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完善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工程设施。拖延不改的,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责令其停产、停建。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应处以罚款的,由县级以上劳动部门执行;应给予行政处分的,由有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处理。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企业事业单位所处的罚款,不准摊入成本,一律在自有资金中列支。对个人的罚款由当事人所在单位负责收缴。
第四十九条 被处罚的单位,应在接到《罚款通知书》第二日起十五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的,比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
所有罚款均上缴同级财政。
第五十条 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罚款通知书》第二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申请复议;不服复议裁决的,可在接到复议裁决通知书的第二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拒不执行的,由劳动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一条 劳动保护监察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及没有生产活动的事业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劳动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1988年11月30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