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商独资企业建造旅游饭店、公寓、写字楼(含老饭店改造)需取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0:21:30  浏览:93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商独资企业建造旅游饭店、公寓、写字楼(含老饭店改造)需取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通知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商独资企业建造旅游饭店、公寓、写字楼(含老饭店改造)需取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通知
海关总署


福州海关:
你关八月二日传真电报收悉。我署曾以(87)署税字第37号文转发《国务院关于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自建旅游饭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86〕101号)以及(88)署税字第1188号文转发《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关于严格执行合资、合作建设旅游饭店审批程序的请
示的通知》(国办发〔1988〕32号)给各海关,另外1988年9月22日,国务院令第15号发布施行《楼堂馆所建设暂行条例》,对今后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旅游饭店、公寓、写字楼(含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以及老饭店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开工报告由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计委送国家旅游局、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查后,报国家计委审批;其中建设总投资二亿元以上项目建议书和开工报告,由国家计委报国务院审批;开发公司进行商业性的楼堂馆所建设亦依照此规定办理。否则,对其进口货物海关
不再予以减免税。”
至于外商独资企业建设上述项目,在上述文件中未曾提及。经商国家计委、经贸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研究认为,对今后外商独资企业举办上述项目,应比照中外合资、合作建造这些项目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据此,台商独资企业福州先施企业有限公司拟建造出租公寓、写字楼也应按国发〔1986〕101号文和1988年国务院令第15号的有关精神和审批程序办理,即需征求国家旅游局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的意见,报国家计委审批,海关凭批准文件,按(85)税征字第83号文件规
定办理征、免税手续。
此复。



1989年11月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离退休人员经费情况调查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于对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离退休人员经费情况调查的通知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按照局领导指示,国家局办公室(财务司)将对各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药费等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现将《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离退休人员、经费情况调查表》及填报说明发给你们,请认真填报。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布置、分工负责,依据财务帐目等实际资料,实事求是的完成离退休情况调查,并通过国家局的检查。各单位要利用这次调查工作,摸清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经费等实际情况,并写出翔实、充分的文字说明。

本次调查采取单位填报与国家局现场调研、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按照《调查表》内容及填列说明,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据实分析填列,按时报送;二是国家局组成调研小组对各单位填报情况进行现场核对、检查、调研,听取各单位的情况、建议(检查分组及时间见附件)。

请各单位将《调查表》和文字说明(包括软盘)、基础资料各一份,于10月30日前报国家局办公室(财务司)。

传真电话:(010)64463126

邮 箱:64463126@sina.com

leapowl@sina.com

附件:1、省级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离退休人员经费调查表

2、国家局调研组分组情况表

 

二00二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2:

一、国家局调研组分组情况表


参加人员
调 研 省 份

第一组
李书清

赵玉兰
湖南、江西、安徽

内蒙

第二组
高双喜

刘海峰
宁夏、陕西、山西

贵州

第三组
毕树柏

吕海威
黑龙江、吉林、 辽宁

四川、重庆

第四组
马月云

胡 强
河北、山东、河南

新疆、甘肃


二、调研时间安排:

调研工作于11月3日前结束。每省按照1-2天安排,到各省的具体时间由各调研组自行联络安排。

三、有关报送材料及报表填报要求

(一)、报送的基础材料

1、上划离退休人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级别,原部门;

2、2002年9月末离退休人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级别,原部门;

3、02年9月末与上划时比较,增减人员名单。

4、政策外工资、津贴福利的项目、标准、依据及全年预计发生额;

(以上1-4项资料要求提供EXCEL电子表格文档资料及软盘)

5、政策外工资、津贴依据的文件;

6、医药费、公用经费等支出管理办法;

7、退休人员参加地方医保的相关文件;

8、其他文件资料。

(二)、报表及文字说明部分

1、离退休人员的组成、变化情况。2002年9月末与上划文件比,已上划的离退休人员减少、省局编制内的行政人员退休增加及增加的其他人员要详细说明,并对增减变化人员2002年预计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测算。

2、人员经费情况。测算2002年全年预计政策外工资、津贴、福利等项目支出数额,按照离休、退休分别计算并详细说明,并提供有关文件。对形成的资金缺口的原因及数额,按照增人、增资等费用要素分析。对2000年以后出台的政策要重点说明。

3、医疗费情况。对2002年全年预计形成的资金缺口,按照离休、退休分别说明管理方式及费用支出数额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对重特大病号及大笔支出要重点说明,对退休人员医药费是否参加地方医疗保险等情况要详细说明。有何好的建议及打算。

4、公用经费部分。对2002年全年预计形成的资金缺口,对财政预算定额未包含的项目及支出的具体数额,对上划内、上划外人员的具体开支数额按照费用要素分析,对本单位自行确立的开支项目及数额等方面,要有人员差、数额差两方面的具体分析。

5、对“其他单位”要按照财政经费补贴的性质分单位明细说明。

6、各单位对行政单位、后勤事业单位、其他单位的离退休经费是统一核算,还是分口核算,对核算方式要详细说明。

7、各单位对2002年预计形成的离退休经费缺口,准备做哪些工作,采取什么办法,用何种资金弥补。如何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

8、各单位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



遵义市行政审批管理规定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


遵义市行政审批管理规定

发文机构:遵义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2002-3-29
实施日期:2002-5-1


遵义市人民政府令
第29号

《遵义市行政审批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3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卢守祥
二OO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遵义市行政审批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的设定和实施,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或者使其获得特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审批、许可、核准、审核和备案。
第三条 行政审批必须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设定。机关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实施行政审批。
第四条 通过下列方式能够解决的,不得设定行政审批:
(一)可以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自主决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二)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
(三)民事责任范围内能够解决的;
(四)通过中介机构或者行业组织能够解决的;
(五)通过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能够解决的;
(六)通过实施事后监督等其它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范围内对该行政审批的程序、期限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六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应明确审批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简化审批环节,公开操作规程,公开审批结果。
第七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 有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行政机关应明确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审批申请,送达行政审批文书。
第九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上级规范性文件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审批事项,需要对前置条件进行确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应于20日内办结,其余行政审批事项不得超过10日。
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审批公示、内部监督等制度;重大行政审批,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一条 实施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手续齐备的行政审批事项拒绝审批或者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作出答复或者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对审批结果有异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办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行政审批投诉和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等工作。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对经查证属实的投诉事项,应责成行政机关限期改正,行政机关拒不改正的,政府法制机构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行政复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违反法律和本规定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行政审批无效,并由有权机关予以撤销。
因无效审批造成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应由审批部门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对有关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进行追偿,追偿标准为行政执法人员年工资的20%以上直至全额追偿。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违法所得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因无效审批造成重大损失的,对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除承担国家赔偿和个人追偿责任外,由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