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分支机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7:09:40  浏览:80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分支机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分支机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通知
国税函[2001]770号

2001-10-22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单位工作职能的转变,按照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关规定,现明确:对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含国家外汇管理局)所属分支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司法部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1995年2月20日,司法部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已经1995年1月13日司法部部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律师发展国际法律服务业务和推动中外律师的交流与合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审核,报司法部批准。
第三条 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设立时间满二年;
(二)有执业律师十人以上,其中能熟练运用外国语工作的不少于三人;
(三)在提出申请之日前二年内未受过惩戒处分;
(四)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办公通讯设备和其他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工作条件。
第四条 律师事务所委派驻外分支机构的律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执业期间未受过惩戒处分;
(二)在国内连续执业二年以上;
(三)具有承办涉外法律事务的业务能力,了解拟驻在国的法律;
(四)能熟练运用拟驻在国语言工作。
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其名称为该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加分支机构的名称。
第六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设立驻外分支机构的理由和条件,拟驻在国、驻在地点和驻在期限,机构设立形式、名称,业务范围、管理和运作方式及经费保障等。
(二)律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委任拟派驻律师的授权书。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有关拟派驻律师的执业能力、执业经历、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的鉴定意见。
(五)拟派驻律师的简历、学历证明、律师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六)拟驻在国有关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或文件。
(七)审核批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收到律师事务所申请材料后,应当予以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将申请材料及出具的审核意见一并报送司法部。司法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报送的材料,应当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获准在外国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在依照驻在国规定获准执业后的三十日内,应将该国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副本)和驻外分支机构的名称、派驻人员、执业场所、通讯办法等情况,书面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驻外分支机构设立形式、名称、负责人和其他派驻律师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应在驻在国办结变更手续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变更材料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决定停办其驻外分支机构的,应在驻在国办结注销手续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材料报所在地的司法厅(局),并由其报司法部备案。
第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派驻律师,应当遵守驻在国法律、遵守驻在国对外国律师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派驻律师在境外不得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损害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其驻外分支机构的管理,加强对派驻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纪律检查,对不称职、违反本办法或受驻在国有关部门惩戒的驻外分支机构人员应及时撤换。
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发现律师事务所驻外分支机构及其派驻负责人或律师有严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行为的,可责成该所对其驻外分支机构予以整顿或撤换其派驻人员。
第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在香港、澳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参照本办法办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嘉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暂行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 人事部 等


嘉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暂行办法

1989年2月16日,国家教委 人事部 全国教育工会


第一条 为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表彰他们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作出的显著成绩,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均可依照本办法予以嘉奖。
第三条 国家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作出显著成绩的教师,颁发“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和相应的证书;其中贡献较大者,颁发“人民教师奖章”,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和相应的证书。对作出显著成绩的教育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颁发“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和证书,其中贡献较大者,并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相应的证书。
第四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堪称表率,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以嘉奖: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端正,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成长,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的;
2.在完成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积极改革、勇于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突出成绩的;
3.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的。
第五条 “人民教师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以及相应的证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或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地方人民政府授予。
第六条 设立或出版嘉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光荣簿,记载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并通过适当的形式予以宣传;发给受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金并在组织参观、休养等活动时予以优先。
第七条 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统一组织领导。负责分配奖励名额,确定奖励形式,审定“人民教师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获得者人选。
第八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根据需要组织嘉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评审工作,负责评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申报嘉奖的人选,其重点是评审“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和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的人选。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教育工会负责本地区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组织评审和申报工作。各地的表彰工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第十条 嘉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国家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评奖活动在该年2月份开始,5月底前各地将申报材料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当年教师节前,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和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举行颁奖仪式,对“人民教师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获得者进行嘉奖。
第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国家教育委员会。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